深汕合作区新签约21项目 90开工项目让新城“动起来”
发布时间:2015-01-20 10:08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人工智能朗读:
深汕特别合作区昨新签约21个项目
90开工项目让新城“动起来”
昨天,深圳-汕尾2015年第四场招商推介会——深汕特别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专场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合作区还举行了一批入区项目的集中开工仪式。在这场合作区招商引资年度“收官重头戏”上,共实现新签约项目21个、新动工项目14个。至此,合作区累计签约项目达168个,动工项目升至90个,新城建设如火如荼。
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深圳、汕尾两市共建的省级合作区,具有地级市经济管理权限。在近一年半的时间内,合作区的发展进入“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快车道。以签约项目数和动工项目数为例,合作区今年四次招商推介会共签约项目95个,较去年增长33.8%;动工项目53个,较去年增长43.2%。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增长速度是在2014年爆发式增长的基础上完成的。
项目“数量”的增长是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完成的。汕尾市委常委、副市长、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总指挥、合作区管委会主任何学文在招商推介会上介绍说,合作区的产业定位主要承接深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科技产业、新材料产业等。产业定位是个“指挥棒”,引领合作区“牵手”业内领先的知名企业以及世界500强企业,如腾讯、华润、台塑泉恩、中交建、中建总公司等。目前,合作区已入驻企业中80%以上是深圳企业,在这个“指挥棒”指引下,合作区正在成为深圳的产业拓展区,为深圳的产业发展提供一片新的沃土。
“产业定位也是一把‘戒尺’,要求合作区自身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何学文介绍说,这次新动工的14个项目中,深汕西七路南段道路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鲘门污水处理厂和天威数据中心等公共服务项目,由中建二局、深圳水务集团、天威等颇具实力的企业来承建,将为合作区提供具有“深圳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务、电信网络信息等公共服务。
何学文表示,未来依托深圳和合作区的交通捷运化发展,合作区有望在产业拓展区之外,承担深圳的城市功能纾解区作用,比如,双方在港口差异化发展、人才安居工程等很多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
“合作区的共建体制是国家和广东省的制度创新”,何学文表示,如果合作区发展起来了,那将是深圳这块国家“试验田”种出的“新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