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事主体突破200万户
发布时间:2015-11-30 11:45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人工智能朗读:
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深圳经济特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大潮上,勇立潮头,先行先试,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一大批可复制推广的深圳经验。深圳作为创新型城市,又有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护航,我坚信今后的业务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改革典型案例1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深圳经济特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大潮上,勇立潮头,先行先试,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一大批可复制推广的深圳经验。我们从中撷取部分案例予以报道,敬请垂注。
2013年3月11日,商事主体总量突破100万户大关;2014年12月31日,深圳商事主体总量跃居全国第一;2015年8月25日突破200万户;2015年8月,改革第30个月,新增了100万户商事主体,相当于改革前所有累计实有主体户数;2015年9月30日,全市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总额已突破一千亿美元 ……
这是2013年3月1日启动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带来的巨变。
商事登记改革后,改证照捆绑为证照分离,实行先照后证,“谁审批,谁监管”权责统一的商事登记管理制度;改注册资本实缴制为认缴制;改传统年度检验制度为年报备案制度;改传统的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的监管方式为信用监管模式,实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改革现行商事登记公示制度,构建统一的商事主体登记许可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改传统窗口受理方式为全流程电子注册。
办理执照变得简单,门槛降低了,材料简化了,审批整合了,申请电子化了,这些都促成了深圳的商事主体总量迅速攀升,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加大,在新登记企业中占据九成。
改革还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治理能力。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后从原来需要跑五个部门花一至两个月时间,改为现在的网上一次申请三个工作日即可办理完毕,政府部门的窗口得到整合,部门间的电子政务和信息共享水平迈进了一大步,政府的审批职能更多地向服务职能转变。
目前,后续的许可审批和监管制度改革仍然大有可为,今后更注重信用监管、联动监管。现在,全市建立了统一的商事主体登记及许可审批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深圳的信用体系完全有条件在全国率先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