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落户于大鹏新区的深圳国家基因库正式运营,国际生物谷精准医疗国际协同创新论坛同日举行。这是2016深圳国际BT领袖峰会和生物/生命健康产业展览会开幕日的“重头戏”,也是深圳生物与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大事,标志着深圳国际生物谷建设迈出了更坚实的步伐。
在日前出台的《大鹏新区落实东进战略打造深圳特色发展典范区行动方案(2016-2020)》中,新区提出高水平规划建设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重点发展生物科技、生物医学、健康理疗、海洋生物等关键领域,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及知名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引进力度,积极打造全球著名的创新产业湾区。
国家基因库正式运营 将助力国际生物谷
位于大鹏下沙片区的深圳国家基因库,占地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1.6万平方米。作为国家级公益性创新科研及产业基础设施,深圳国家基因库历时五年准备,已构建40多个数据库,存储多种生物资源样本超过1000万份,基因信息数据存储支持能力达60PB,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基因库。
中国首个且唯一的国家基因库,为何选址大鹏?
“规划建设中的深圳国际生物谷也位于大鹏,从空间布局来看,国家基因库属于支撑功能圈层中‘基石’,有助于提升生物产业创新能力。”新区经济服务局负责人表示,我国第一个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进口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离国家基因库不远,还可利用LNG气化产生的冷能来冷却样本,节能环保。
同时,深圳国家基因库委托华大基因组建及运营,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华大基因的人类基因组数据一度占到全球的近50%,且拥有超过70%的全球农业基因组数据。作为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发中心,华大基因能为国家基因库资源共享、国际合作以及走向应用提供支撑。
“基因库已着手将LNG冷能应用到地下样本库建设规划中,将成为全球首个地下基因样本存储中心和全球核心基因资源的永久保存基地。”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深圳国家基因库一期已初步建成“三库两平台”的业务、结构和功能,将促进基因组学在精准健康、精准农业、海洋开发、微生物应用等方面的前沿探索与产业转化,并有序与NCBI(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EMBL-EBI(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等国际知名的数据库、样本库开展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与末日种子库、德国海德堡大学、美国史密斯森尼学会等形成全球联盟体系,将在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生物演化机制等方面开展合作。
海洋生物产业园:将建成国内首个珊瑚保育中心
在毗邻较场尾、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的大鹏海洋生物产业园临海中试基地,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即将在这里建成我国首个珊瑚保育中心。
去年10月,大鹏新区与广东海洋大学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建海大深圳研究院,填补了深圳没有海洋科教机构的空白。“新区为研究院拨出了8000多平方米的临海中试基地,并配备了海洋产业园公共试验平台。”据海大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廖宝林介绍,“珊瑚保育中心投入600万元,预计本月底建成。除300平方米用于珊瑚母株繁育的保育房外,1200平方米的培育室还将展现珊瑚生长全过程,包括如何利用人工礁盘形成珊瑚礁的模拟生态系统展示。”据介绍,今年6月1日,深圳第一批有性繁殖的珊瑚宝宝便诞生于该珊瑚保育中心。
此外,海大深圳研究院还将启动珊瑚博物馆的建设,计划在大澳湾海域规划建设以休闲、潜水为特色的“海底生态牧场”。“这将是一个以珊瑚为主题的海洋生态综合体。”廖宝林表示。
包括海大研究院在内,作为深圳国际生物谷先导区和孵化器的定位,大鹏海洋生物产业园目前已有8家科研机构和28家企业入驻,计划累计投资约18亿元,另外意向入驻企业共20家,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形成。其中,包括水产工程学家美国工程院院士王兆凯、鱼类生理学及鱼类养殖学专家林浩然院士、倪嘉缵院士等知名研究团队。“今年上半年便有7 个项目落户园区,目前园区的一二期已饱和,将拓展三期工程,并已列入‘东进战略’项目库。”大鹏海洋生物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生命科学产业园:精准医疗已形成产业聚集
走进生命科学产业园A16栋的深圳市人民医院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这里现已配备3000万元大型科研设备,搭建了包括细胞治疗实验室、高通量测序实验室等五大功能实验室,并围绕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已成立了3个研究所、4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和3个公共服务平台。
“有近20名博士后在这里开展科研工作,平台所提供的实验设备和科研环境是一流的,特别是为交叉学科的研究创造了良好的资源共享条件。”该中心的博士后李宁表示,同时第一批进驻园区的4家转化医学研究团队,各有主攻的研究方向,又能资源共享,产业园搭建了一个大公共服务平台。
记者了解到,除了王荣福团队、罗兹曼团队、马歇尔团队等8个知名研究团队入驻生命科学产业园外,还有14家生物企业,计划累计投资3.8亿元,精准医疗已形成产业聚集。据介绍,罗兹曼转化医学研究院是以美国“三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罗兹曼教授为首,由七位美国医药微生物界顶尖科学家所组成的团队。该团队研发的实体肿瘤的疱疹溶瘤病毒治疗,已顺利完成了A轮融资计划。此外,以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马歇尔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在新区建立了消化疾病研发中心、胃肠道康复研究中心、诊断技术平台等,该团队已完成幽门螺杆菌检测试剂盒的产品研发。
“按照‘东进战略’部署和要求,新区将充分利用一批重大落户项目的集聚优势,加快推进‘一库、两园、两区、多平台’等载体建设。加大与东部其他三个区共建生物谷支撑功能圈层力度,力促生物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和国际化发展。”新区经济服务局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