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为7772.19亿元,同比增长6.5%。
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深圳这个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展现出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与定力。
“制造业当家”是深圳的不变做法,也是这座科技之城、工业重镇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所在。从产业链条的“一业独大”到“多业并强”,从发展资源的“难以为继”到“工业上楼”,深圳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举措,折射出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新动能:
“多业并强”彰显工业底气
一季度,深圳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549.24亿元,同比增长4.6%,高于全国3.3%的增速水平,彰显这座城市的工业底气。
从深圳向东60公里,约1小时车程便来到深汕特别合作区。以投资250亿元的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为核心,“全域汽车城”正拔地而起,到2025年产能将达100万辆。
一块过去落后的粤东经济“洼地”,经历机制调整成为深圳“飞地”,正跃升为创新发展“高地”。
港口一体化,汽车运全球。4月30日,564辆比亚迪“元plus”汽车从深汕小漠港码头堆场,有序驶入招商滚装“长达隆”轮,完成装船作业后随船出口至泰国林查班。
“比亚迪汽车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一季度‘元plus’在以色列新能源汽车销售排名第一。”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副总监黄晓琳说。数据显示,一季度比亚迪汽车出口约3.87万辆,同比增长1280%。同期,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量56.72万辆,同比增长97%。
新能源汽车开启出海“加速度”,是深圳制造业创新发展支撑经济稳中向好的有力证明。
事实上,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都实现了大幅增长。深圳制造业正向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医疗设备等“多业并强”转变。
向高,向实,向新!
“在多轮驱动作用下,深圳经济向实向高,尤其是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深圳市工信局综合运行处处长周后宏说。
当前,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等“新三样”成为带动深圳经济增长以及拉动外贸逆势上扬的“领头羊”。
一季度深圳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8%,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3.6%;“新三样”合计出口219.4亿元,同比增长120.6%。
不断筑牢经济运行之基的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显著增长,创新动能持续迸发。
5月14日,位于南山科技园的迈瑞医疗,恰逢其美国经营团队来深圳总部开会,他们对企业全球化进程充满期待。
“去年和今年一季度,我们营收和净利润都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说,最近5年迈瑞在研发领域累计投入超110亿元,创新成果显著。
如今,迈瑞已在境外设立51家子公司和4大海外研发中心,产品逐渐受到全球客户认可,“直销产品已进入美国三分之二的医院,监护仪、麻醉机等产品在美国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
“市场预期明显改善,经济运行开局良好。”深圳市统计局综合协调处二级调研员麦琦玲说,对比来看,受2022年一季度特别是3月份基数较低影响,今年二季度深圳稳增长压力仍较大。但深圳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们对全年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4月以来,面对更高的增长基数、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深圳大力实施工业投资倍增计划,持续推进“我帮企业找市场”等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举措,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充沛动能。
新生态:
“动力迸发”推动高质量发展
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创造超3万亿元的经济体量,容纳近2000万人口,仍在不断突破和生长,深圳为什么行?
从土地空间、能源水源、城市人口、环境承载力的四个“难以为继”争论,到创新“新势力”蓬勃爆发,在不少观察人士看来,良好的产业生态是深圳的奥秘所在。
——经营主体能量迸发,铸就“中国制造”韧劲与潜力。
全年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423亿元、同比实现平稳增长;实现净利润356亿元、研发投入达到1615亿元……华为公司近期公布的2022年年报,显示其实现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坚定信心。
科技龙头企业稳扎稳打,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不断涌现。
在位于前海的影石创新办公室里,身为“90后”的公司联合创始人陈永强展示旗下全景相机的产品墙。“我们的Insta360相机深受海外户外运动爱好者、旅游拍摄者欢迎,公司营收境外占比超七成,一季度延续大幅增长势头。”
“今天的‘小巨人’,可能就是明天的大企业,为高质量发展带来持久动能。”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
据统计,一季度深圳新设商事主体10.56万户,同比上升19.95%,3月底总量已突破400万户。
——政策举措发挥实效,助力“制造业当家”产业生态。
“小汽车可以坐电梯上楼。”在位于深圳坪山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该产业园项目总工程师范林飞说,厂房最大层高达10米,并设置超大汽车货梯。
深圳开发强度达49%,“向天借地”成为深圳破解产业空间瓶颈的实招。从今年起连续5年,深圳预计每年建设2000万平方米高品质“工业上楼”厂房空间,目前已有72个项目,助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新型制造业园区。
深圳市诚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不锈钢表面防腐技术的“绝招”,在有关部门提供的“练武场”——南山区大型骨干企业与中小企业对接活动中,与中海油尝试展开合作并最终达成采购协议。
“政府牵线搭台,骨干企业‘大手拉小手’,形成产业协同共赢局面。”深圳市诚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清长说。
——招商引资落地有声,塑造“企业友好型”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招商引资按下“快进键”,项目落地跑出“加速度”。
来自深圳龙华的“双招双引”考察团马不停蹄:韩国延世大学、日本朗玩株式会社等多家机构和企业,与龙华达成合作意向,富士胶片集团也是其中重要一站。
2月下旬,富士胶片制造(深圳)有限公司在深圳龙华举行新建项目开工仪式,将打造数字化、智能化未来工厂,投产预估可创造数亿元年产值。
环顾深圳各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建设如火如荼,深圳首条跨海隧道——妈湾跨海通道盾构施工有序掘进,深圳乐高乐园度假区三大主题酒店主体建筑即将封顶……重大项目抢抓施工“黄金期”,奏响高质量发展“进行曲”。
新气象: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更高,更实,更新!
一季度,深圳工业投资增长33.7%,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3.2%。投资是对未来的预判,彰显市场对于深圳创新发展前景的信心。
深圳,正从特区时代走向湾区时代,协同发展的活力持续增强。
深港创新平台连珠成串,两地协同优势正在发挥,配套支持政策不断完善……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助推深圳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推动大湾区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香港与内地恢复全面通关后,跨境工作更加方便,只需要出发前在手机App买高铁票就行。”在深圳创业的香港青年陈升说。
小到丝苗米、杏仁饼,大到楼宇可持续发展指数、食品冷链应急配送规范,如今都有了“湾区标准”。
4月下旬,粤港澳三地在深圳共同公布110项“湾区标准”。打开这份标准清单,其中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类14项,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类16项,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类80项。“湾区标准”以形象化、具体化的集中呈现方式,让公众对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理解和认识更加直观清晰。
深圳,这座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的城市,也在改革开放中培育创新力量、焕发崭新气象。
从事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研究的深圳湾实验室,目前已向近200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仪器开放共享服务。这得益于深圳市前不久出台的关于促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管理办法。
在4月下旬举行的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上,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正式入驻深圳光明科学城,有望吸引全球高端科研资源加速聚集。
建立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新机制、实行大科学计划全链条综合管理机制、推出外籍人才认定机制创新和工作居留一站式服务、创新口岸国际中转便捷通关模式……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为产业创新打通“任督二脉”,为经济发展“舒筋活血”。
面对风云变幻,今天的深圳,更加成熟而自信。
(来源:深圳特区报)
备案号:粤ICP备19022168号 网站标识:4403000060 公安备案号:44030402002937
主办单位:深圳市商务局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一路1号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投诉/咨询电话:12345、0755-88107023
网站支持IPv6